添加时间:2025-07-11 09:29:38
清晨六点,东大街的路灯还未熄灭,一群身着橙色工装的清淤工人已掀开沉重的井盖,开启了新一天的管道疏通作业。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,混杂着淤泥、油垢和不明沉积物的黑水在管道中缓缓流动——这是都市地下管网最真实的模样,也是都市治理者必须直面的治理难题。
全长2.3公里的东大街是城区的商业主动脉,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。但鲜有人知的是,地下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正面临严峻挑战。市政部门最新检测数据显示,该路段管道淤积率达42%,部分管段有效过水面积不足设计值的60%。“就像人的血管出现斑块,轻则排水不畅,重则可能引发内涝。”市政养护所李工程师指着管道内窥镜拍摄的画面解释道。
淤塞成因复杂多样:餐饮企业违规排放厨余油脂形成的“油脂瘤”,建筑工地偷排的泥浆沉积,年久失修的管道结构性破损,以及市民随意丢弃的塑料袋、湿巾等非降解物。这些物质在管道中经年累月堆积,最终形成坚硬的复合型淤积物。去年夏季暴雨期间,东大街三处检查井出现污水倒灌,就是管道输送能力下降的预警信号。
“传统‘人差事业+高压水**’的方式效率太低,我们如今采纳‘机器人诊断+联合清淤车’的智慧化策划。”项目负责人张队长简介道。只见技术人员操控着履带式管道机器人缓缓进入管径800mm的主干管,搭载的激光扫描仪实时生成3D淤积模型。根据这些数据,联合清淤车自动调节水压和绞龙转速,将淤积物破碎后抽吸至密封罐体。
作业经过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商业密集区,清淤车只能利用凌晨0点至5点的窗口期作业;遇到管径突变或塌陷管段,仍需工人佩戴氧气面罩下井人工清理。最棘手的是某些餐饮企业后厨的私接管道,“油脂凝结得像混凝土,需要用蒸汽熔解后才能清除”。这些场景折射出都市精细化治理的短板,也考验着作业人员的资深素养。
单纯依靠周期性清淤治标不治本。市政部门正在构建“源头管控-经过监测-末端治理”的全链条体系:安装餐饮企业油水分离器在线监控设备,推广新型防淤涂层管道,试点雨水箱涵智能冲洗系统。今年新修订的《排水治理条例》更是将乱排乱倒行为的处罚上限提高至10万元。
附近居民也参与到治理网络中。社区网格员老周每周都会巡查沿街商铺的隔油池状况,“以前商家觉得我们多管闲事,如今看到清淤经过后都主动配合了”。这种共治模式效果显著,实施半年来,东大街管道油污淤积量同比下降37%。
巴黎地下总长2400公里的排水系统成为旅游景点,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道被誉为“地下神庙”。这些案例揭示着现代都市的真理: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,不但在于地面的高楼广厦,更在于地下管网的运维水平。东大街的清淤工程恰似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在都市治理理念、技术配备和公民素养方面的进步地方。
当清淤工人合上最终一个检查井盖,东大街迎来新一天的繁华。地下,焕然一新的管道正静静等待着雨水的检验;地上,匆匆走过的行人或许不会懂,这座都市刚刚完成了一场无声的“血管疏通术”。而这正是无数市政差事者追求的境界——最好的管网运维,就是让市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
地址: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麒龙国际会展城D1栋写字楼18楼19号房电话:400-6699-864手机:18502999864
Copyright © 2012-2023 河道清淤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ICP备案编号: